職場霸凌你怎麼看?
文/全職實習心理師 李易蓁
「這件事不是早就講過了嗎?為什麼你總是記不住?」、「這種程度的事我一個小時就能搞定,你呢?」、「你要是覺得做不下去,隨時可以走人。」、「這種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,真的不知道你來這裡幹什麼。」這些言語彷彿利刃刺進心中,無論怎麼做都沒有辦法達到主管的標準,怎麼做都不對,也覺得自己真的很沒有用...
在台灣,現行法規對於職場霸凌還沒有定義性規定。根據法院實務判決及勞動部的定義為「職場霸凌是指發生在工作場所中,同仁間或主管及部屬間藉由權力濫用與不公平對待,所造成持續性的冒犯、威脅、冷落、孤立或侮辱行為,使被霸凌者感到受挫、被威脅、羞辱、被孤立及受傷,進而折損其自信並帶來沉重之身心壓力。」(侯嘉偉,2024)

職場霸凌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深遠。霸凌受害者常因長期處於權力不對等的壓迫下,在面對職場霸凌時,被霸凌者(受害者)往往感到無力改變現狀,甚至會因為持續的羞辱和貶低而質疑自己的價值,這種情感壓迫讓人逐漸失去自信與希望,感到受挫、羞辱、孤立與威脅,還可能因壓力累積而影響身心健康,出現焦慮、失眠、憂鬱等情況,甚至可能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)等心理問題(林育陞,2015,馬淑清等人,2011)。心理壓力的累積還可能影響個人的身體健康,如失眠、食慾減退等。整體工作環境的默許或忽視更加劇了受害者的心理壓力,當職場霸凌行為未被正視或處理,受害者往往感到被孤立或聯合排擠,進一步降低心理韌性和社會支持的效用(林育陞,2015),也對組織生產力與工作場所和諧造成負面衝擊(焦興鎧,2021)。
現行制度缺乏明確的法律定義和認定標準,加上職場霸凌樣態多元且受害者舉證困難,使處理過程充滿挑戰。現行行政條文缺乏強制力,僅作為參考,難以有效保障受害者權益,從日本、韓國、美國及歐盟的經驗顯示,法律明確性與執行力是關鍵(焦興鎧,2021;葉佳倫、王安祥,2023),透過立法制定具體規範、建立有效申訴與救濟機制,以及強化教育訓練,能提升對職場霸凌的預防與處理成效。

有時候,我們可能無法立即改變現狀,特別是當經濟來源成為不可忽視的考量,但當身心出現不穩定的情況時,第一步是覺察並意識到自己已經受到霸凌行為的影響。透過這種覺察,我們可以開始思考如何減輕壓力,例如向信任的同事或家人傾訴,或尋求專業諮商的協助,以釐清這段經歷中的情感與需求。
藉由記錄每次霸凌事件的細節,包括時間、地點和對話內容,不僅有助於整理心情,也能在必要時作為實質證據,保障自己的權益。同時,情緒性的支持是很重要的,例如來自同事、家人或主管的情感理解與支持,能幫助被霸凌者(受害者)緩解壓力與焦慮,提供心理上的安慰,讓其感受到不再孤單。此外,職場中的支持系統,例如開放的申訴管道、心理諮商服務,以及促進同事互動的機會,也有助於受害者重建信心與自尊,減少霸凌對心理健康的影響。

另一方面,學習設立個人界限同樣重要。雖然可能需要勇氣,但適時表達自己的感受或拒絕不合理的要求,能有效減少對方的攻擊。無論理由如何,霸凌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當手段。記得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來保護自己,並為自己創造更安全的環境。
職場霸凌讓人感到孤立無助,但請相信我們都有力量去尋找支持並改變現狀。無論多困難,請記得你不是孤單一人,勇敢面對的你,值得一個尊重與溫暖的工作環境。
捷思身心醫學診所,由院長李旻珊醫師帶領專業醫療團隊,提供多元化的身心治療方式,可為您量身打造最合適的療程。覺得生活壓力讓您喘不過氣嗎?歡迎有需要服務的朋友走進來、靜坐下來深呼吸,讓您的情緒慢慢釋放,娓娓道來,在捷思身心醫學診所的專業醫療團隊的陪伴之下,開啟屬於自己的心靈療癒旅程
★書籍推薦
Greg Williams(2020)。被霸凌,怎麼辦?:職場、家庭、關係中,大人的心理防身術(劉凡恩,譯)。橡實文化。(原著出版於2019年)
認識霸凌行為
書中詳細說明霸凌的形式,包括語言攻擊、冷暴力、排擠等,幫助讀者識別哪些行為可能構成霸凌,並鼓勵受害者正視這一問題。
心理防身術
提供心理層面的應對策略,如建立自我肯定、提升情緒調節能力,以及如何與霸凌者劃清界限,避免進一步的傷害。
建立支持系統
強調社會支持的重要性,建議尋求來自家人、朋友或同事的情緒性支持,同時也鼓勵善用心理諮商等專業資源。
實際行動建議
書中列出可採取的具體行動,例如記錄霸凌事件的細節,向公司內部申訴管道或外部法律機構尋求協助,保障自身權益。
重新建立自信與力量
討論如何通過建立內在韌性來面對霸凌帶來的心理影響,並逐步重建自尊和自信,實現情緒的恢復與成長。
參考資料:
林育陞(2015)。職場霸凌對個人職場心理健康影響。《諮商與輔導》,351,7-11。
馬淑清、王秀紅、陳季員(2011)。職場霸凌的概念分析。護理雜誌,58(4),81-86。https://doi.org/10.6224/JN.58.4.81
焦興鎧(2021)。歐洲聯盟對抗工作場所霸凌問題之努力:回顧與前瞻。歐美研究,51(1),159-209。https://doi.org/10.7015/JEAS.202103_51(1).0004
葉佳倫、王安祥(2023)。我國職場霸凌預防制度之研究。《勞資關係論叢》,23(2),54-79。
侯嘉偉(2024)。什麼是職場霸凌?遇到職場霸凌可以怎麼作?https://www.legis-pedia.com/article/labor-work/88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