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密關係衝突如何解?

2022-08-22

文 鄭麗芬/諮商心理師

在實務經驗裡,親密關係的問題種類很多,諸如:溝通、教養、外遇、婆媳、價值觀...,但大部分在探討主題之前,當下情緒、童年依附關係往往會造成干擾,以致沒辦法平心靜氣的有效討論,怎麼說呢?舉一個教養衝突為例。

夫:我覺得孩子的「心理強度」訓練是很重要的,我的朋友要求孩子要去練棒球,接受嚴格訓練,讓孩子可以增加挫折忍耐力,鍛鍊積極求進步的毅力,這是很棒的,因為就是要從小就鍛鍊才有效。就像我小時候爸媽用打罵教育的方式管教我,雖然讓當時的我很痛苦又反叛,但這一切我走過來了,現在心理強度強,不怕苦不怕難...

妻:你就是這樣,明明小時候那麼可憐,心裡受傷那麼重,平時提起來還會掉淚,一直覺得差點活不下去,現在又要逼著孩子去接受可怕的魔鬼訓練,可是孩子明明就對運動沒興趣啊!像我家,父母忙著工作從來不管,我們小孩自由自在地長大,我也沒變壞,也很認真工作啊!

夫:我又不是要把孩子逼得像我父母逼我一樣,只是覺得讓他愛做什麼就做什麼太自由也太沒紀律了,今天才會不肯用功,作業不好好寫,成績這麼差,如果再不加強,以後像你弟弟那樣遊手好閒,父母都管不動,哪有好的....。

這個衝突裡各自站在自己的童年經驗看待教養問題,先生覺得太太不明白心中的擔心和焦慮,太太覺得先生只是想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來強迫孩子,不了解孩子,沒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;光是「不被對方了解」的情緒和彼此童年經驗的差異就困住了這對父母,完全沒辦法聚焦在孩子真正的問題上進行討論。

什麼是童年依附關係?為什麼會對親密關係影響那麼大?首先需要說明一下依附理論(attachment theory)。依附理論最早由約翰.鮑比(John Bowlby)提出,他認為小孩子一出生就會去依賴身邊重要的人(通常是媽媽),來保護自己免於受到外在的威脅,慢慢發展出一套內在運作模式做為未來和外界環境互動時的參考,同時心理學家發現,童年時期被定型為不安全依附的孩子,長大之後也會用類似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。以上面那位先生為例,他小時候被嚴厲的教養著,雖然覺得很痛苦,但不知不覺中把父母在教養時灌輸的想法和控制意念吸取進來,建立了一套「要成功就要接受磨練和鍛煉,不斷地要求好還要更好」的內在運作模式,用來要求自己也要求孩子。

其實這對父母對孩子是有一個共同的期待的,那就是希望孩子能長成一個身心健全的人。心理學家羅傑斯(Carl Rogers)認為一個「功能健全的人」能在生活中經歷更廣泛、更多樣、更豐富的生活,主要是因為「他們對自己有一種內在的信心,認為自我是面對生活的可靠工具」,能跟他人保持安全連結,能彈性的面對壓力、樂觀、高自尊、自信、對外界有好奇心,能包容人類的相異,有歸屬感,有穩定情緒的調節能力,將訊息連貫處理的整體能力,以及保持自信並促進魄力行動的能力,這些正是這對父母希望孩子擁有的能力,也就是擁有安全依附的連結能力。

因此,如果雙方能把干擾晤談的情緒穩定下來,彼此從自己的童年經驗探出頭來,傾聽並同理對方想要表達的,建立一致認同的教養目標,讓孩子培養出安全依附的連結能力,那麼孩子的問題才能被有效處理。同樣的,面對親密關係中的其他問題也是一樣,必須先把情緒穩定下來,傾聽並理解對方表達的訊息,不被依附經驗限制思考和判斷力,才能為問題找到有效的解決方向。


捷思身心醫學診所,由院長李旻珊醫師帶領專業醫療團隊,提供多元化的身心治療方式,可為您量身打造最合適的療程。覺得生活壓力讓您喘不過氣嗎?歡迎有需要服務的朋友走進來、靜坐下來深呼吸,讓您的情緒慢慢釋放,娓娓道來,在捷思身心醫學診所的專業醫療團隊的陪伴之下,開啟屬於自己的心靈療癒旅程!